“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9732美元”上熱搜,我又被平均了嗎?
作者:李金磊
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7月2日一大早,不少小伙伴看到這個新聞后“大吃一鯨”,“又拖后腿了,我
微博評論截圖。
先不要忙著說“被平均”,因為你可能誤解人均國民總收入了,它跟通常所說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不是一個概念。
人均國民總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
國家統計局1日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一》,其中提到,2018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國民總收入(GNI),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的初次分配收入總額。它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初次分配收入凈額。它跟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是一個概念。
GNI是從收入分配角度核算,反映初次分配的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zui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官方微信
人均國民總收入遠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國民總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用來衡量收入分配,又有什么區別呢?
國家統計局微信1月份曾刊發解釋性文章指出,在宏觀經濟學中,GNI 是初次分配總收入,經過扣除折舊、間接稅、社保稅、所得稅等,再加上轉移支付,才得出個人可支配總收入。
所以,國民總收入既包括企業所得和政府所得,也包括居民個人所得。人均國民總收入遠遠大于居民個人收入。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按照1:6.8匯率計算,約為4151美元,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官方微信
衡量國內居民收入用可支配收入更可靠
國家統計局表示,GNI 不僅包括了居民收入還有政府、企業收入,無法精確反映一國國民的收入情況。
據了解,人均 GNI 和人均 GDP 主要用于國際上進行國家間的比較,幫助了解一國或地區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
如果要了解中國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更客觀可靠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
所以,很多小伙伴看到人均國民總收入的數據,紛紛覺得被平均、拖后腿,其實是對比錯了,應該是跟人均可支配收入來對比。
那么,2018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啥?
根據世界銀行標準,人均國民總收入(GNI)為12476美元及以上為高收入國家,4036-12475美元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1026-4035美元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1025美元以下為低收入國家。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對中新網記者表示,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高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意味著中國可能已經邁過了中等收入陷阱,兩只腳步入下一階段的門檻線、起始點,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可以被扔到海里去了。
7月1日,在夏季達沃斯“中國經濟前景”分論壇上,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也表示,中國可能已經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西安隔墻板價格